据白俄罗斯媒体消息,乌克兰军队近期在切尔尼戈夫地区集结重兵,总兵力约5万人,同时还有大量来自西方国家的雇佣兵加入。这一部队距离俄罗斯布良斯克边境仅数公里之遥,俄方情报部门已将此视为对其本土安全的直接威胁,警告乌军或正酝酿对布良斯克地区的又一次越境军事突袭。
俄罗斯国家杜马议员安德烈·科列斯尼克对局势表达强烈不满,他直言:“乌克兰根本没有从去年对库尔斯克的冒进中吸取任何教训。他们还妄图复制那场失败的行动,这一次,他们将再次付出惨痛代价。”
“库尔斯克教训”犹在眼前,乌军为何仍敢重演?
回顾2024年夏天,乌军在西方支持下迅速发动了对俄罗斯库尔斯克地区的突袭战。最初,攻势一度猛烈,在数周内便取得突破,短暂控制了库尔斯克部分边境区域。然而这场看似来势汹汹的攻势,却在数月后被俄军以铁血反攻彻底瓦解。
俄军在后续的冬季战役中持续发起反击,最终将乌军从库尔斯克乃至更广区域一路驱赶回苏梅方向,造成乌军精锐部队损失惨重。据俄方估算,仅此次战役乌方损兵折将便超过7万人,是自战事爆发以来乌军最为严重的一次战场失利。
战术还是政治?乌军为何执意对俄本土发动进攻?
分析乌克兰此类对俄罗斯本土的攻势,其战略意图早已不只是军事意义那么简单。从军事实力对比看,乌军主动攻击俄本土并不具备长期持久战的条件,其本土纵深有限,后勤保障困难,而俄罗斯国内却拥有庞大的兵员与装备储备。
因此,乌方对俄本土发起攻势,更像是一次“面向国际的行为展示”——通过打击俄罗斯境内目标,引起欧美国家舆论共鸣,迫使西方加大对乌援助力度,尤其是在军事援助上提供更高端装备和更大额度的资金支持。
此外,乌方此举还可能意在“主动制造升级”,借助战火蔓延至俄罗斯本土来突破西方对乌支援的某些政策限制。
义务兵或将加入战局,俄军反应空间大幅扩大
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现行兵役法规定,义务兵不能被派遣至国外作战。但若乌军部队越境进入俄境发动攻击,则这些义务兵可以在本土防御战中合法参战。
这也意味着,如果乌军敢于对布良斯克动手,将会直接触发俄罗斯更大规模的全国动员机制,令俄军出动更多兵力参与防御与反击。与在乌克兰境内作战相比,俄军在本土作战不仅兵员调配更为便利,士气也会因“保家卫国”而显著提升。
届时乌军面对的将不再是原有的战场态势,而是一个全面提升、反应更快、补给更充足的俄罗斯本土防御体系。
若攻布良斯克,后果恐将比库尔斯克更惨
乌方集结大军于布良斯克边境,无疑释放出高度挑衅信号。然而参考过去库尔斯克的战况,此举恐怕并非理智之选。那场战役的代价不仅仅是人员与领土的损失,更动摇了西方舆论对乌军战力的信心。
现在,若乌克兰再次选择主动进攻布良斯克,一方面将再次唤起俄罗斯民众“本土安全”的防御意识,另一方面也可能触发俄罗斯更高强度的军事回击,乃至不排除扩大对乌作战规模的可能。
乌克兰此举,在军事层面上未必会带来突破,反而可能重蹈“先胜后败”的覆辙,甚至承受比库尔斯克战役更为惨烈的失败。
博弈之下,战争何时休?
如今,乌克兰在边境聚兵,俄罗斯在国内调整战力,西方则继续在外交与军援之间摇摆不定。这场持续近两年的战争,似乎早已从军事对抗演变为多方政治、心理、舆论和战略的混合拉锯。
然而,无论各方目标如何设定,受苦的始终是战场上的普通士兵和民众。若战争不断升级,不仅对乌克兰本身是巨大风险,对整个东欧地区乃至世界地缘格局都将带来深远影响。
乌克兰是否会再次越境发动攻势?目前仍无确切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布良斯克一旦开战,战火将再次点燃东欧边界的焦土,而代价恐怕将比以往任何一次试探都更加沉重。
盛达优配-股票上杠杆资金-成都配资网-配资优选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