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家有儿女》,杨紫的“夏雪”、张一山的“刘星”现在还常被人提起,可剧中那个端着洗脚水说“妈妈洗脚”的“夏雨”尤浩然,再提起来只剩“可惜”——好好的童星,怎么就慢慢没了声响?
有人说他运气不好,错过了爆红的机会,可真要捋捋他这些年做的事、说的话,就会发现,他的“不红”真不是命运捉弄,是他自己一步步把该抓牢的机会,全推开了。
娱乐圈这地方,最讲究念旧情、懂感恩,可尤浩然好像偏偏不懂这个。
2020年宋丹丹办退休宴,半个圈子的人都来了,张一山、杨紫早早到了帮忙招呼,合照里热热闹闹的。
展开剩余88%可你猜尤浩然干啥了?不仅没去,当天还全程盯着电竞比赛,微博上连句祝福都没发。
要知道当年拍《家有儿女》,宋丹丹多疼他啊,手把手教他怎么演哭戏,私下里一口一个“宝贝”叫着;就算他没去退休宴,2022年录《萌探》的时候,宋丹丹老远看见他,眼圈立马就红了,冲过去一把抱住他。
可尤浩然呢?被抱着的时候表情淡淡的,就象征性地拍了拍宋丹丹的背,一点不热络;后来微博上提起来,也没像张一山、杨紫那样喊“妈”,反而叫了剧里的名字“刘梅”——你说这声称呼一出口,多生分?
之前宋丹丹提起他,都带着宠溺,后来再聊,也只叫“尤浩然”了,哪有半点当年被疼爱的样子。
不光对长辈这样,跟同龄人也处不来。张一山过生日,杨紫发个祝福都能上热搜,尤浩然呢?
从来没在公开场合提过;大家盼了这么多年的“姐弟三人组”合体,也一直没影。娱乐圈本来就是互相帮衬着走,他把人情看得这么淡,自然没人愿意主动帮他一把。
要是说人情淡让他少了助力,那面对机会时的“懒”,才是真的把一手好牌打烂了。
尤浩然当年的起点,比杨紫高多了。三岁就拍公益广告,一句“妈妈洗脚”全国人都知道,成了“国民暖心娃”;后来在《大宅门》里演小景琦,观众都夸“这孩子天生会演戏”;10岁演《家有儿女》,“夏雨”一火,他成了业内最看好的童星,好多机会主动找上来,甚至有导演提前跟他约好,让他演青春剧男主。
可他怎么对这些机会的?早年有个校园剧,导演早就看中他,想让他演男主,特意留了3个月时间,让他减减肥、顺顺剧本,还把完整剧本提前寄给了他。
结果到了开机前试镜,人不仅没瘦,还胖了10斤,剧组准备的戏服都套不上;你问他对角色有啥想法?
他就含糊说“照着演就行”,连一句自己的理解都没有。
最后剧组没办法,只能临时换角,那个角色后来让另一个新人小火了一把,而尤浩然呢?就这么错过了摆脱“夏雨”标签的最好机会。
长大之后,他更懒了。
体重一路涨,镜头里越来越没少年感,跟演员该有的形象越来越远;考北京电影学院,考了两次都没考上,第三次才勉强进去,别人这时候都在片场磨演技、攒人脉了,他还在为“能不能入学”发愁。
就算进了北电,也没见他努力:2014年演《神风刀》里的阿卜都,镜头前表情僵得很,连个简单的情绪转变都演不好;2020年在《如此可爱的我们》里客串个学长,结果一出场,观众都调侃“这哪是学长,像来接孩子的家长”,把剧里的青春感全破坏了。
再看杨紫,当年《家有儿女》换角后,比他难多了,好多剧组都拒绝她,说她“不够漂亮,不适合当演员”,可人家没躺平。
冬天裹着厚羽绒服跑剧组,手里攥着打印好的资料,从城东跑到城西,一天见三四个导演,被拒了也不丧,还笑着说“下次再来”;备考北电的时候,一边背知识点,一边挤时间看老电影做笔记,吃饭的时候都在琢磨角色怎么演。
进了北电也没放松,拍《战长沙》的时候,为了演好胡湘湘从少女到母亲的变化,提前半个月减了10斤,还翻了好多抗战时期的家书,连角色说话的语气、走路的姿势都反复练;后来演《诛仙》,被全网嘲“造型土”,她也没抱怨,反而对着差评琢磨“怎么能把角色演得更立体”。
同样是童星出身,一个在“抢机会”,一个在“等机会”,差距慢慢就拉开了,到现在,两人早就不在一个层面上了。
比起错失机会,尤浩然平时言行里的“自我”,更能看出他对演员这个职业没太当回事。
去年八月他在武汉那家网红餐馆的事,更能看出问题——说白了就是没分寸,也没考虑过别人的难处。
他明明知道那家店要排队,提前去了还是等了一个半小时,这本是网红店的常态,可他从坐下开始就脸黑着,跟同行的人吐槽“等这么久,待会儿菜不好吃就亏了”。
菜上来之后,他更过分,当着邻桌客人的面,把一桌子菜批得一文不值:招牌藕汤说“没味道,不如家里煮的”,热干面嫌“碱味重,难以下咽”,连店家送的酸梅汤都皱眉说“太甜,像兑水的”。
后来服务员过来问“是不是不合口味,要不要重新做一份”,他没好气地反问“你们家菜就这样?
等这么久就吃这个”,就算服务员反复道歉,他也摆着手说“不用了,吃不下”,最后没吃几口就走了。
网友后来扒出来,店家当时确实有点怠慢,让他刚坐下又站起来等,可他是公众人物啊,就算有不满,私下跟店家沟通也行,事后在网上客观说两句也行,没必要当众摆脸色、把人家的菜说得一无是处。
要知道,那是夫妻俩开的小店,靠周边居民和游客的口碑撑了五年,他这么一闹,那段时间店里客人少了三分之一,多可惜啊。
好多人看完这事都感慨,连对普通服务员都这么没包容心,那在片场对戏份少的配角、对帮他搭戏的群演,能有多少敬畏心?
演员想红,从来不是靠小时候的名气撑着,更要靠言行里的分寸和担当,这些东西,尤浩然好像到现在都没明白。
现在再看尤浩然,偶尔上综艺,也只有主持人提一句“《家有儿女》里的夏雨”,大家才想起他;而杨紫早就成了“收视保证”,《欢乐颂》《香蜜》一部接一部爆;张一山也靠《余罪》摆脱了“刘星”的标签,演什么像什么。
有人说他可惜,可这份“可惜”,是他自己攒出来的——对人情淡漠,对机会懒惰,对职业没分寸。
要是他一直看不清自己的问题,那“不红”恐怕真就成了他的常态,毕竟娱乐圈从来不会等一个不肯努力、不懂分寸的人。
发布于:北京市盛达优配-股票上杠杆资金-成都配资网-配资优选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