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海军的雄心壮志可以从乌里扬诺夫斯克号的核动力航母项目中看出。当时,这艘航母被寄予厚望,原本计划成为苏联海军的骄傲,与美国的超级航母一较高下。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它还没建完就被拆除,最终变成废铁卖掉,连原本应该配套使用的蒸汽弹射器也被丢弃,任由风吹日晒,逐渐锈蚀。
这件事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正是苏联解体的动荡时期。那时,苏联海军计划从近海防御转型为远洋作战,而核动力航母被认为是这一战略转型的关键。
早期,苏联有基辅级航母,这些混装航母既能搭载导弹又能搭载飞机,但始终感觉与西方强国的航母相比,差距太大。到了1984年,涅夫斯基设计局重新启动了1143.7型航母项目,乌里扬诺夫斯克号应运而生。这艘航母的设计排水量达到了65,800吨,满载排水量能达到75,000吨,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达到85,000吨。
展开剩余78%乌里扬诺夫斯克号的长约321米,水线宽40米,吃水深度10.6米,甲板宽度达到83.9米,能够保持30节的航速。它的动力系统由四座KN-3型核反应堆提供,每座核反应堆的热功率为300兆瓦,总轴马力为280,000匹马力,推动四个螺旋桨。这样的配置使得航母能够在海上持续巡航。
建造工作选址于乌克兰的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厂,这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船厂,早在18世纪就开始建造舰船,并且曾建造过许多大型舰艇。1986年6月11日,苏联正式下达了建造乌里扬诺夫斯克号的命令,船厂开始进行设施升级,增加了一个焊接车间,能够处理200吨级的船体段落,还引进了一台350吨级的平板运输车。
为了适应航母的建造,船台被延长了30米,安装了1700吨级的水平平台,并且增设了10台龙门吊,大大提升了船厂的起重能力。甚至还挖掘了一条新的河道,确保航母能在下水后直接驶入黑海。为了完成这些前期准备工作,船厂花了两年的时间,动员了大量工人和工程师。1988年11月25日,乌里扬诺夫斯克号的建造正式开工,工人们开始切割钢板,组装龙骨,采用模块化建造方法,将船体分段预制后再合并。
到1989年底,航母的底部和侧壁框架已基本完成,使用的钢材超过了一万吨。核反应堆的部件从列宁格勒等地运输到船厂,安装时特别注意辐射防护,使用了铅屏蔽和辐射监测设备。原子蒸汽发生器也在车间进行组装,确保热交换系统运行正常。
乌里扬诺夫斯克号的亮点之一就是首次使用蒸汽弹射器,这在苏联海军中是前所未有的。两具“Mayak”型弹射器由无产阶级工厂制造,每条弹射器长90米,能够快速加速飞机的起飞。弹射器由核反应堆产生的蒸汽提供动力,采用高强度合金制造,确保耐久性。
设计中,弹射器安装在甲板的前端,配合四道拦阻索,方便飞机的起降。航母还配备了12枚P-700“花岗岩”反舰导弹,发射井位于前甲板,还安装了“金兹尔”防空导弹和近防炮。指挥塔位于右舷,装有“火星”相控阵雷达,用于监视空中目标。
到1990年,建造工作进展到了中期,船体的合拢度达到了20%,内部舱室的布局也在逐步启动。核反应堆安装完毕,管路连接测试无漏。蒸汽循环系统也通过了测试。弹射器的部件运到船厂,仓库内堆放着等待安装。
本来计划在1995年12月完成建造并服役,但由于苏联时期物资供应不稳定,一些合金材料的到货需要等待几个月。船厂工人分班工作,到1991年初,航母建造进度已经达到了40%。甲板部分已经铺设完毕,主体结构初步成型。
然而,1991年苏联解体,乌克兰独立,船厂归乌克兰管理,资金链中断,导致建造工作停滞。1991年11月1日,乌里扬诺夫斯克号从海军的舰艇名单中被删除。随着船厂的财务问题加剧,乌克兰决定将航母拆解,开始处理剩余的船体和设备。
1992年初,拆解工作正式启动,工人们用氧炔切割和起重机将船体逐步拆除。核部件被小心移走,避免辐射泄漏。尽管拆解工作持续了几个月,但最终在1992年10月,航母的船体完全拆除,剩下的材料作为废铁出售。
这项工程的结束,标志着苏联海军扩张的停滞,也让俄罗斯海军失去了一个核动力航母的梦想。随后的俄罗斯海军一直没有再建造类似的航母,海军力量逐渐缩水,技术人才流失,海军的重点转向了维持现有舰队的运作。
发布于:天津市盛达优配-股票上杠杆资金-成都配资网-配资优选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